-
關鍵詞:
-
資料類型:
-
上傳時間:
2012-03-22
-
上傳人:
-
下載次數:
1310
-
需要積分:
0
-
暫無上傳相關文件
-
資料簡介
-
即將引退之際,比爾·蓋茨捐出了580億美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那句話:一分一毫也不會留給自己子女。
這話,相信中國的很多民營老板,看了只會表示欽佩,或置之一笑(暗罵聲“傻子”也未必),而不會身體力行之。
樂善好施,本來是中國人一直崇尚的。但是如今,發(fā)達了,也富足了,吝嗇之徒卻越來越多。
而且,之前關于國外富豪樂善好施的討論中,總有人“寓意深刻”地提醒大家“人家國外富豪捐贈是免稅的”,似乎國外那些老板個個都是“逃稅、避稅高手”。但在中國關于捐贈也可以稅前扣除且扣除范圍逐漸擴大之時,也沒見多少老板真的成為慈善家。
此時,他們的基調又轉變?yōu)?ldquo;各種捐贈增加企業(yè)負擔”,或是“不能隨意拿股東的錢捐贈”之類。
這真是可笑,企業(yè)負擔自不能隨意加重,譬如攤派等,但是,如果把正常的慈善(相信這是部分企業(yè)缺失的)也作為負擔,甚至成為一種不捐贈的理由,就很難說得通。記得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在一次事關企業(yè)社會責任的論壇上沖口而出的一句話,讓人頗為痛快——“不要為你的不行善找借口”!至于不能隨意拿股東的錢,更是托詞,一些上市公司“圈錢”、“揮霍”(譬如高管的天價薪酬)甚至欺騙時,怎么就沒想到那是股東的錢呢?
這些道理,或多或少都被提及或討論過,但基本的氛圍并未因此而改觀。所以,中國式的部分老板,可以將蓋茨的話反過來說:一分一毫都會留給自己及子女。包括財富,也包括權力、影響力。
類似差距,以文化之差距概括并不為過。
深層次上,這幾乎還是一種沿襲千百年的習慣與思維,正如帝王將相可以世襲一樣。而這種文化的缺憾也在于,只能指望“有作為的個人”。翻開歷史,類似事例比比皆是,譬如,清朝入關,前四位皇帝非常有作為,勵精圖治,天朝大國就可以在世界上稱雄。及至庸人繼位,輝煌便自雨打風吹去。再以清朝例,1800年為何成為天朝之轉折?除了外部因素,恐怕與zui后一位能人皇帝乾隆之去世(1799年)不無關系。
所以,對于很多中國老板而言,缺乏的決不僅僅是善心與信任,而是一種讓企業(yè)持久的文化與制度。
(來源:中國行業(yè)研究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紡織服裝機械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紡織服裝機械網,轉載請必須注明紡織服裝機械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企業(yè)發(fā)布的公司新聞、技術文章、資料下載等內容,如涉及侵權、違規(guī)遭投訴的,一律由發(fā)布企業(yè)自行承擔責任,本網有權刪除內容并追溯責任。
③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④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