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清洗的起源,有兩個層面,其工藝原理也包含其中。
一在于材料本身的物化特性需要一種較為地高效地清洗方式。
現(xiàn)代的物品生產制造和存貯乃至使用過程中,工件表層附著物與基材之間的結合影響了工件的外觀和后續(xù)相關工藝(如焊接),在一些組件質量和可靠性的標準之下,運用外力去除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管運用何種去除方式,都需要解除基材和附著物由于共價鍵/雙偶極子/毛細作用/氫鍵/吸附力/靜電力等各種結合力帶來的阻礙。
由于物體表面附著物的成分和結構復雜,激光清洗的作用機理各不相同。一般來說,主要有光氣化、光剝離和光振動等幾種理論模型。光振動是其中較為典型的一種。其機理過程可見以下示意圖。
其過程可以做以下描述:
用快速而集中(高頻高能)的脈沖以極大的功率沖擊工件表面使其殘留物氣化揮發(fā),或瞬間受熱膨脹而克服表面對粒子的吸附力,使其脫離物體表面,進而達到清洗的目的。
其步驟如下:
※ 激光器中產生的激光束被需要處理的工件表面上的附著層吸收;
※ 大能量的吸收形成膨脹力的等離子體(高度電離的不穩(wěn)定氣體),產生沖擊波;
※ 沖擊波使附著層發(fā)生微小爆裂、粉碎、脫離,變成碎片并被處理;
在這個過程中,激光器產生的光脈沖的特性,基于有高強度的光束、短脈沖激光以及污染層之間的相互作用所導致的光物理反應(激光照射在材料上,材料分子會吸收激光分子能量發(fā)生躍遷形成分子運動,產生熱能,當材料分子熱能聚集達到其氣化閥值時,材料分子脫離原先位置使得分子鏈斷裂,最終將材料在激光吸收位置分為兩個部分)。
大部分的激光清洗過程可見下圖
一般來說,附著物與基材對特定激光的吸收效應差別不大時,可以采用光振動方式。
特定的單個脈沖能去除一定厚度的污染層,較厚的污染層需要多個脈沖的激光束;
同時激光束的能量密度低于基底材料的破壞閥值是十分重要的,否則在清洗的過程中由于高度集中的光斑分布能量會造成基底材料在外觀和原本的物化特性上的改變。
激光清洗產生的第二個層面在于和幾大傳統(tǒng)清洗方式的對決中脫穎而出,表現(xiàn)較為搶眼。
我們知道,機械摩擦清洗、化學腐蝕清洗、液體固體強力沖擊清洗、高頻超聲清洗是傳統(tǒng)的四大清洗方式。激光清洗和他們的一些對比項目可以參見下表。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與傳統(tǒng)清洗方法相比,激光清洗是一種"綠色"的清洗方法。
在效果(干凈無殘留且不傷基材)、效率(目前流行的脈沖式清洗方式使得符合一定特征要求的激光束能快速到達哪怕是幾平方毫米范圍的區(qū)域并完成一個通常以秒為計的脈沖周期)、成本(無耗材、使用運營簡便)等三個指標以及現(xiàn)在流行的環(huán)保概念的執(zhí)行上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
從目前來看,激光清洗工藝用來清洗有機或無機的污染物如金屬銹蝕/漆層/氧化層/微粒/灰塵/油污等較為常見。
列舉一些已成形并具備一定市場規(guī)模的激光清洗的典型應用:
輪胎/食品模具、印刷滾筒、石化/船舶/航天/軌道交通、樓宇外墻(如城市涂鴉)/文物保護(如石雕、青銅器、玻璃、紙張、布面、皮質、壁畫等)、電路板/半導體晶圓片/元器件針腳去氧化層等微電子行業(yè)的除銹除塵除雜和精密零件加工制造中的精確去酯去油清洗等領域。
當然隨著現(xiàn)代激光光源技術的發(fā)展(有更高效率和更符合既定材料的吸收特征和時空加工特性等)和材料應用的發(fā)展,更多的清洗應用將會出現(xiàn)。